市場前景
- 分類:招商加盟
- 發布時間:2021-05-12 11:03:22
- 訪問量:0
1、大力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緩解能源緊缺問題,符合國家發展低碳產業的工作需要。世界各國都在研究未來能源,人類正在邁向新能源時代,未來的能源必將是清潔、高效、多元、低碳、可持續的。2003年時任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局長的徐定明說:“能源問題,國之大事;能源安全,強國之本;能源節約,人人有責;謀能源之大計,抓能源之大事。”發展新能源利國利民!根據國家總體部署,我國發展替代能源,將沿著以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以優勢能源代替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資源代替石化能源的方向,堅持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方針,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資源在替代能源中的比重。
2、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發,我國多個地區出現霧霾,夏季出現異常高溫,節能降耗,低碳排放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發展低碳能源符合國家發展低碳產業的工作需要。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一項重大挑戰。氣候變化為人類及整個生態系統帶來種種災難:冰川融化、極端天氣、糧食減產、海平面上升、物種滅絕、空氣污染等等。對于氣候變化,全球科學家的共識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類自己的責任。
要避免氣候變化的嚴重影響,有兩種主要路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相比傳統的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有許多顯而易見的好處。
綠色和平在氣候變化與能源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推動中國擺脫煤炭依賴、親身見證氣候變化影響、倡導可再生能源革命和追蹤國際氣候談判幾個方面。
我們今日所作的決定和選擇,會影響氣候變化的走向。每一個關心氣候變化,有意親身參與拯救地球、保衛氣候、保護我們自己的普通人都可以參與其中。
正如一份最近由世界資源研究所發布的簡報中指出的,中國自發采取節能減排措施的動因已經不勝枚舉。環保問題日漸成為重要政策議題、保持經濟競爭力、保證能源安全、防范氣候變化負面影響等因素都是中國實實在在應該采取行動的原因。
如果在這些因素之上還應加上一條的話,那就是中國的民眾自身也日漸要求國家遠離化石能源。困擾中國東部地區的空氣污染已經敲響了迄今為止最響亮的警鐘。當居住在中國人口最為稠密、經濟最為發達地區的群眾由于燃煤產生的空氣污染患病和死亡的時候,即便我們的氣候系統可以容納更多的二氧化碳(很遺憾已經不能了,因為我們已經超過了400ppm),中國各地的居民也已經無法承受了。中國目前的能源發展道路必須被徹底轉變。中國的能源規劃必須以環境條件作為前提。更加積極的煤炭消費量遞減措施必須馬上被頒布執行,對于所有這些,我們的國家應該立即采取措施,而不是等待別人先動。
當我們在周二認真聆聽大洋彼岸傳來的應對氣候變化舉措,并試圖尋求決心和領導力時,作為世界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中國也應該意識到,決心和領導力也應該來自我們自己。中國也許有無數經驗可以從美國借鑒,但是在氣候變化方面,中國可以也必須得做的比美國更好。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隨著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我國的能源需求也在持續增長。我國的能源資源以煤炭資源最為豐富,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50%,只有美國人均水平的10%;因此我國是一個能源資源十分貧乏的國家。我國每年消耗大約15億噸標準煤,用于電站鍋爐生產蒸汽發電的約占31.5%,用于工業鍋爐和窯爐的約占40%。煤是許多化工產品生產的主要燃料,由于我國能源利用技術的水平較低,窯爐熱效率均十分低下,能耗水平高,并給環境帶來了嚴重污染。節約資源、造福后代,保護和節約我國能源資源已經列入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目前中國能源消費量到達22億噸,今后,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能源資源需求總量還會增加,經濟發展面臨的能源資源約束矛盾將長期存在。節約能源資源,大力促進能源資源的高效利用,是緩解能源資源約束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今后能源供應壓力會越來越大,我國正在進一步尋求可繼續的動力消費和供給途徑。
為了促進和規范醇基燃料的推行,我國在1996年頒布了醇基液體燃料的國家標準——GB16663-1996,車用燃料甲醇的國家標準——GB/T 23510-2009也在2009年12月1日起實施。我國從2010年開始在天津市進行試點,并出臺了《醇基液體燃料及專用燃燒器使用安全暫行管理規定》目前,天津市建筑、市容、煙草、糧油、監獄、餐飲等系統190多個單位廚房先后替換了50公斤裝的液化氣改用醇基液體燃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這一點措施對于一個960萬平方公里國土和30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的中國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綜上所述投資發展醇基液體燃料事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廣闊市場前景,是未來的發展趨勢!